新闻中心
普京拒绝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乌克兰爆发起义三国联军将直扑基辅
俄乌冲突持续将近4年时间,一切似乎都即将迎来结束,只不过结束方式和特朗普所想的结果可能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特朗普想要通过介入俄乌冲突成为“调停者”,但普京对于特朗普所说出的最后通牒根本毫不在意,再加上俄罗斯目前也是占据比较大的优势。
一方面乌克兰内部爆发起义,另一方面朝鲜和白俄罗斯也都有了动作,很大概率能够直扑基辅,这为结束俄乌冲突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
那么,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为什么没有用?俄乌冲突的结束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局面?
自2025年7月中旬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俄乌冲突的外交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位以交易大师自居的政治人物,在7月14日抛出50天期限的关税威胁后,又在7月28日将期限缩短至10天,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俄罗斯就范。
然而这一系列动作,最终在8月2日普京与卢卡申科的联合声明中遭遇迎头痛击——俄罗斯明确表示不会在压力下谈判,并强调军事优势决定战略主动权。
从地缘政治视角审视,特朗普的策略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首先,美国对俄经济制裁的边际效应正在急剧衰减。俄罗斯通过能源卢布结算机制、与金砖国家的本币贸易协定,已构建起抵御制裁的经济防火墙。
更关键的是朝鲜在2024年10月秘密派遣的1.2万名特战部队,已在库尔斯克前线与俄军完成战术磨合,这使得俄罗斯在兵力储备上形成压倒性优势。
其次,特朗普的外交策略存在严重的执行矛盾。一方面,美国国务院在7月31日宣布对印度加征25%关税,理由是其持续采购俄油;另一方面,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却在8月1日启程访俄,试图重启对话。
而当特朗普在华盛顿为最后通牒绞尽脑汁时,乌克兰正经历着战争爆发以来最严峻的生存危机。
欧盟在2025年第二季度对乌军事援助同比减少40%,德国联邦议院更以287票反对否决了追加50亿欧元军援的提案。美国虽然承诺继续提供武器,但交付周期从45天延长至90天,且70%的装备属于库存翻新件。
更致命的是北约成员国开始公开讨论乌克兰非军事化方案,波兰甚至单方面宣布将西部边境的军事管制级别提升至最高。
连续四年的战争消耗,已使乌克兰人口锐减至3200万,适龄劳动力缺口超过150万。为维持战线,乌国防部不得不将征兵年龄放宽至60岁,并将女性服役比例提升至25%。
这种涸泽而渔的做法引发连锁反应:7月23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爆发大规模抗征暴动,超过5000名民众冲击征兵站;7月28日,利沃夫市爆发医护人员罢工,抗议政府强制征召医务人员上前线。
在这种星空体育登录入口 星空体育在线官网情况下,乌克兰的军事防御体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瓦解。俄军在7月31日完全控制顿涅茨克重镇恰索夫亚尔,这个被誉为乌军心脏的战略枢纽失守后,基辅至哈尔科夫的补给线被彻底切断。
随着8月8日最后期限的临近,战场态势出现戏剧性转折:朝鲜、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组成的东方联军,正从三个方向对基辅形成合围之势。
自2025年6月起,白俄罗斯境内的俄军集群规模从3万人激增到8.5万人,配备包括伊斯坎德尔-M导弹系统、T-90M主战坦克等尖端装备。
7月25日,卢卡申科在明斯克阅兵式上公开表示:白俄罗斯的领土将成为恢复历史正义的起点。军事分析人士指出,白俄境内的博布鲁伊斯克机场已扩建为可起降安-124运输机的枢纽,这为大规模空降作战提供了可能。
朝鲜第11集团军的暴风旅在7月中旬完成战术部署,其2000名特战队员已潜入乌克兰中部。这些身着俄军制服的精锐部队,配备了朝鲜最新研发的北极星-3便携式防空导弹,专门针对乌军的直升机编队。
7月29日,乌军第72机械化旅在日托米尔遭遇突袭,旅长阵亡,3辆豹2A7坦克被毁,这被认为是朝军参战的标志性事件。
俄军西部军区在7月下旬启动雷霆-2025作战计划,其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的3个装甲师已突破切尔尼戈夫防线。值得关注的是,俄军首次在实战中投入天王星-9无人战车集群,这些配备30毫米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的战斗机器人,在7月30日的交战中摧毁乌军12辆HIMARS火箭炮,展现出极强的战场适应性。
面对这种三面合围的态势,基辅的防御体系已濒临崩溃。8月2日,泽连斯基在紧急视频讲线年以来最黑暗的时刻。而此时,特朗普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正看着最新战报陷入沉思——他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精心设计的调停者剧本,最终会演变成俄罗斯重塑欧亚秩序的历史契机。
这场持续近四年的冲突,似乎正朝着与美国预期完全相反的方向演进。当三国联军的坦克集群碾碎最后一道防线时,历史或将证明:在现代战争中,没有任何制裁能替代钢铁与鲜血的较量,也没有任何外交讹诈能撼动战略优势的天平。
参考资料:威胁对俄实施制裁,又派高官赴俄沟通,美国要求俄乌8月8日前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