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5-07-11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市深耕科技创新领域,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激发创新活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当下,正是跨越式、赶超式发展的黄金期,在科技创新驱动与知识产权保护双轮驱动下,我市正以“软环境”之优,筑“硬支撑”之基,推动创新资源加速向企业集聚,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谋科技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近年来,我市以重大科研平台为创新引擎,推动前沿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深度融合。江门双碳实验室作为政产学研融通发展的典范,率先构建“1+10+3”模式,设立成果转化部门,孵化碳询科技、气孔科技等5家控股或参股的科技型企业,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在碳计量社会服务方面,江门双碳实验室积极作为。2024年底,该实验室对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供应链进行全面深入的碳盘查,为企业减碳算出了“明白账”。
一枝独秀不是春。江门中微子实验室肩负探索宇宙起源奥秘的重任,目前已启动超纯水、液体闪烁体的灌装,将于今年8月正式运行取数;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于去年7月启用,正推进人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创新药物研发和新医疗技术研创等科研项目;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围绕江门市战略性产业集群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现代产业导入、人才引进培养和产业发展战略咨询研究……
如今的江门,重点实验室的“高能级”创新力不仅成为产业发展的“推进器”,为江门在大湾区城市竞合中脱颖而出带来极大优势,更为国家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江门力量。
近年来,我市还构建了“赛事驱动+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的创新创业生态。作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10余年里,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持续求新求变,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在孵化载体建设方面,我市推行“一器一策”提升运营质量,推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创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37家,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
2024年1月,江门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站在新的起点上,江门以高价值创造夯实创新根基,以高效益运用释放市场活力,以高水平服务优化创新生态,以高标准保护激发发展动能,全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承办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以下简称“湾高赛”)为纽带,汇聚湾区创新资源,推动“实验室技术”向“生产线年,江门参加“湾高赛”项目达220项,创历届之最,获金奖1项、银奖3项、优秀奖1项,创历届参赛最好成绩,以点带面提高区域创新能力。颁奖大会上,人才引进合作、专利转化、投融资等领域的17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充分彰显了“湾高赛”“以赛促转”的重要意义。
如何打通“知产”变“资产”关卡,让科技成果迈出实验室“高阁”?江门同样交出了亮眼答卷。近年来,我市聚焦产学研用协同,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组织五邑大学等4所高校开展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共完成1504件存量专利盘点入库工作。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还与16家银行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白名单”授信共享制度,鼓励银行开发专项融资产品并提高授信额度。分园区、分行业开展30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为近800家企业搭建融资对接平台。据统计,2024年江门专利商标质押登记482笔,质押登记金额156.94亿元,连续两年质押登记金额超150亿元,其中,专利商标质押普惠贷款308笔,惠及中小微企业284家。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打造创星空体育 星空体育平台新生态“服务港”,支持建设2个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获评2024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完善建设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获评江门市流程再造第三批工作任务优秀案例。全市已建设8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节点、8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18个商标品牌指导站以及一批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惠企便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其中,新会区会城街道获批建设省地理标志(新会陈皮)特色镇,成为全省获批建设的6个镇(街)之一,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经验案例入选广东知识产权“基层改革创新举措”和全省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法治护航是筑牢创新发展“防火墙”的关键。我市在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排第35名,创历史新高,并连续3年实现跨越式争先进位。查处冒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系列案入选全省、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
从重大平台建设到孵化体系优化,从工业设计赋能到知识产权保护,在江门这片热土上,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之花正不断结出产业发展硕果。展望未来,我市将持续优化科技营商“软环境”,增强创新发展“硬支撑”,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